过去数十年,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来华从事跨国贸易活动。他们的跨国经济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跨文化群体之间经济交往背后涉及的信用以及贸易纠纷的解决问题,一直被社会所忽视。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个低信任国家,低信任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对经济和社会的损害也显而易见。因此,如何处理好跨文化群体间的信用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纠纷,不仅是外国企业引进来,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必然会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心怀热爱,奔赴梦想
06世界杯:1球《app703彩票首页》老张走后的第二天,我专门坐了一个小时的车去阳澄湖买的大闸蟹,又用特制的泡沫箱在最上层和最底层放上冰袋,保鲜装好,寄给了他。
以上是基于供货商和购买商之间长期合作,彼此之间高度信任的赊账关系。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商品价格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销售更多货物,吸引更多买家,即使在不熟悉的情况下,中国供货商也主动提出赊账。于是,赊账形式就从熟悉的买卖双方延伸到不熟悉的买家和卖家之间,并且发展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市场交易行为。不赊账的商家很快就会失去客户,继而被市场淘汰。只有售卖非常稀缺的商品的商家,才有资格坚持现金交易而不被市场淘汰。
本研究发现,阿拉伯商人和中国卖家之间是通过市场转移、留学生的身份等,建立起互惠、信用关系。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赊账贸易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交易双方逐渐深入了解,不断协商与博弈,以及市场自我调节的结果。这种交易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双方都可获利,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断裂,则会导致贸易无法持续进行,这些纠纷也很难通过复杂且耗时的法律程序解决。在义乌市场上,一般交易所涉交易对象都非常多。比如一个货柜的小商品,涉及几百个中国卖家,几百个卖家需要联合起来才能维权,只要其中一家卖家不愿参与就无法统一上诉。更为重要的是,纠纷都涉及跨境及不同文化族群的关系,需要得到对方国家的配合,法律成本非常高。义乌政府也只能尽量提醒中国卖家预防风险,但无法完全杜绝。在这种背景下,聘请外商协调,多方参与的模式,成为一种各方皆能接受的调解方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