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张悦 环球时报记者 谷棣]当中国和韩国多地4月中旬被发源于蒙古高原的沙尘暴笼罩时,又有韩国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韩国是中国环境污染受害者”,这一幕自然让人想起一些韩国人近年来屡屡“归罪”中国的做法。与此同时,多家韩国和国际机构的民调均显示,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下降,特别是一些自称“进步”的年轻人“厌华”情绪相对更强。《环球时报》“中外民间交流系列观察”栏目组就此话题深入采访后发现,部分韩国人对华心态上的变化反映出他们尚未适应中国的快速发展及随之而来的地位变化,仍固守原有利益观和优越感,这使得他们在与中国人交往时高度敏感。中韩建交今年已是第31个年头,两国之间多领域的友好合作有目共睹,但韩国民间对华认知出现偏差让双方重视两国关系发展的人士感到遗憾,并期待通过促进交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蒙古国是中国沙尘暴天气的重要“策源地”。比如,今年3月19 ~24日的强沙尘暴过程中,根据卫星观测,21日上午,在蒙古国南部可观测到明显的沙尘分布,此后沙尘范围不断扩大。
贾若祥介绍,随着地区经济分化的不断演进,人口空间分布还会持续在整个东北地区内部调整。但由于总人口规模不断减少,沈阳可吸纳的增量人口也在逐渐减少,因此沈阳面临的挑战依然非常大,“不排除在较短时期进入人口净减少的可能性”。《sg飞艇能玩吗》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文化传播研究所原主任陈先元,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从小生长在黄浦江边,目前居住在徐汇滨江。他1992年曾在由浦东新区新闻办主办的月刊《浦东开发》上发布过一篇《黄浦江高架旅游观光索道畅想》的文章。
陈先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他的建议是从外滩到陆家嘴建一条观光索道。谈到黄浦江建跨江缆车有可能变为现实,他非常高兴。但他坦言,当时的设想不够成熟。他说,如果建在外滩的话,可能会影响到陆家嘴和外滩的整体景观,“(现在的构想)比我当时的初步构想要成熟得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周仲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破解生育困境,需要坚持系统观念、遵循人口生育规律、实施整体解决方案,统筹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