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的一个宣传,该项目正在招暑假公益志愿者。”小武是浙江金华一所高校的学生,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从上述机构的宣传中了解到“大凉山缺乏英语老师”这一信息的。结合照片里孩子们一双双渴求学习的眼睛,让小武对大凉山“教育落后”“缺老师”等情况深信不疑。
确实,近年,大凉山都是支教研学热门地。不断涌入的研学团,被一辆辆大巴车送往县城。过了一周,又被一批批送出大凉山。据多家公益组织观察,蜂拥而至的支教志愿者俨然成了大凉山另类“特产”。大凉山支教也衍生出从宣发引客到高价支教售卖的产业链,公益俨然成了一门“生意”。
曾任中部地区某省份聘任制公务员的孙晓童(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是武汉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曾在一家事业单位任职。2015年,他通过公开招聘,成为该省首批聘任制公务员,出任某市某区管委会建设运营主管,合同聘期为3年,年薪大约是委任制公务员的1.5~2倍。《SG飞艇计划网》 高考前夕,“清华毕业生35岁再考清华”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社交平台上,李龙的网名为“清华李龙数学”,“考试前我就决定,如果成绩不理想,就想去掉清华毕业生的标签。”李龙介绍,对于最终的分数不做任何预估 ,只能等结果出来看,如果最终未能如愿只能说明自己能力不足,明年不会再次参加高考。
“支教研学动辄上万元,如今公益也能论斤卖了”……大凉山商业化支教研学正在引发争议,多名业内人士都表示,“涉及商业的大凉山支教研学,是该‘降降温’了。”
“我支教所在的一所县城中学,一个学期招来了70多名正式编老师,很多是一流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张华向记者表示,外面铺天盖地宣传大凉山缺支教老师,与实际情况并不符。但他也不否认,目前大凉山确实还存在现实问题,“新招聘的老师需花精力提升孩子文化课。孩子们平时学习压力比较大,一方面要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还得补基础。因此,真正的公益支教还是需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