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本就是涿州暴雨洪水频发的时期。但近100年来,涿州只经历过几次大洪水。2022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发布《涿州文化产业综合项目A01地块建设工程洪水影响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其中提到,1963年8月2日~10日,涿州境内及西部山区连降大雨,各条河流洪水猛涨,涿州市被水围困,西面和北面淹没的深度约两米,“登城西望,一片汪洋,村庄难辨”,是最大的一次水灾。1996年8月,北拒马河发生1964年以来最大洪水,38个村受淹。再就是2012年“7·21”特大暴雨后,7月22日,上游来水从北拒马河行洪,造成4.8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8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程晓陶提到,根据城市级别、流域重要性等因素,国家对不同的江河有专业的防洪设计标准,地方不能随意提升。理论上,一个城市在规划时,重要的基础设施、居民区、工厂应尽可能避开易涝的高风险区。但在国内,土地资源紧张,“人和水争地不可避免”,导致一旦受淹,损失严重。《重庆时时app网站下载最精准》 如何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袁军等人建议,要强化流域统一规划和管理,在治理上,加强重要河道和主要支流防洪达标提升,完成现有1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和通讯预警设施建设等。
在杨赛霓的理解中,韧性城市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顶得住”,基础设施的抗冲击能力强;二是“能减轻”,一旦遇到罕见的极端天气事件,能通过较细化的应急预案和高效有序的备灾和应急响应体系等方式,及时撤离、转移和安置民众,尽可能减轻灾害带来的后果;三是“快速恢复”,即使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也能有很好的抢修能力,应急电力、通讯设备充足,生命线系统恢复速度快。
相较南方地区,很多北方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应对这种极端暴雨及其引发的内涝、洪水等方面更加薄弱。前述熟悉涿州市水利的人士曾去江淮地区一些城市调研,他注意到,当地会将通讯塔下的机房、供电的变压器等设置在距地面一定高度,但华北地区很少有地方这么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