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北京暴发了一轮严重的社会面疫情。由于担心路途上的感染,赵晨阳的母亲在老家做了一个周期的化疗,各项检查指标均显示恶化,其他部分器官有不同程度的癌细胞转移,“老家的医生说可能没有更好的药治了”。
政策下达后,不少医院开始收治阳性病人,但王可可看到群里的病友们并未因此松一口气,反而感到担忧——肿瘤病人本身免疫力就低下,更容易感染。但放化疗又有严格的周期,一旦因为自己阳性中断或延误治疗,或者医院不收治等,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我们一方面希望老百姓没事少去医院,但另一方面也希望有事的人尽早去医院看。怎么去处理这些事其实挺难的。”刘可敬说,“当初放开之前,每个家里发一个氧饱和度仪,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就医,还可以避免延误就诊。”《118必发娱乐app》 而此时的北京正处于政策变化的过渡期,王可可所在的病友群里,也充满了疑问:医院是否还收治肿瘤化疗病人?阳性患者是否接收?需要核酸证明还是自测抗原即可?部分化疗期的病人每周需要做PICC护理(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输注刺激性药物),哪里可以做?去的话会不会感染?
冯晓梅所在的这家医院,过去的一个月里调集了综合ICU与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的ICU力量,用于收治新冠病毒感染后的重症病人。
“当医院能运转的资源在超负荷运转时,真正的压力固然会落在个人、家庭身上,他们会变得焦虑、无助。”那位传染病专家说,“真正有危险的人、高风险人群不得不在家拖着,最后得不到救治,会很糟糕。”/p>